您的位置:首页 > 国内 >

环球简讯:康熙24子,对皇子呵护至极,乾隆17子,为何对皇子却是苛刻无比?

2023-01-22 00:52:03 来源:哔哩哔哩

清圣祖康熙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第二位皇帝,在位61年,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他的孙子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,禅位嘉庆帝以后又当了3年多太上皇,在此期间依旧是大权独揽,等于是实际行驶最高权力长达63年之久,这爷孙俩可谓是一个创造在位时间最长记录,一个创造实际在位时间最长记录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当然这爷孙俩不只是在位时间都很长,感情还挺不错,虽然相处时间不长,但是乾隆帝在回忆起自己祖父康熙之时,是满满的温馨感,而且乾隆帝还是出了名的看父亲雍正帝不顺眼,却对宽仁的祖父康熙帝是推崇至极,比如康熙帝在位61年,乾隆帝就只敢在位60年便禅位,不敢超过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,甚至乾隆帝以康熙帝为学习榜样,也多有效仿之处。

虽然乾隆帝以康熙帝为榜样,更认可康熙帝的宽仁治国之道,也在多处学习康熙帝,但是就皇子教育来说,两个人可谓是截然不同,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康熙帝对于皇子是百般呵护,乾隆帝却对皇子是苛刻至极,甚至可说是残酷。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,乾隆帝为何没有如同祖父康熙帝那般呢,今天贫道来具体说说。

一、康熙帝对皇子百般呵护,既是传统延续亦是为弥补童年遗憾

在历代帝王之中,康熙帝可以说宠子狂魔,对于皇子的教育可谓是呕心沥血,除却太子胤礽的东宫教育之外,不同于历代帝王重东宫而轻其他皇子的情况,他对于其他皇子也是相当重视,可以说是一视同仁。

像皇七子胤祐,史书记载有残疾,在古代像这样有残疾的皇子肯定是被排除在皇储人选之外,肯定是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,但康熙帝对于胤祐并没有区别对待,是让他如同其他皇子一般自四五岁时开始就接受严格教育。还有大家熟悉的皇八子胤禩,因为书法较差,在成年完婚分府以后,康熙帝依旧是要求他“一日必要写十幅呈览”,以期在书法上可以有所长进。

等到皇子成年以后,康熙帝给予他们的权力也是不小的。

一般来说,历代皇帝外出,在有储君的情况下,基本上都是太子留守监国。像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期间,都是由太子胤礽代理政务,至于成年皇子,则是安排在出征八旗各大营之中。但到了在位后期,康熙帝在离京外出时,往往是将太子胤礽还有部分皇子带在身边,但同时也选择部分年长皇子留守京城,来综理政务,虽有防备太子之意,但同样意味着给予皇子们更大的权力。

正因为康熙帝给予皇子们权力很大,自己又对他们很是纵容,结果酿成了在位后期愈演愈烈的九子夺嫡,对于皇权集中产生极大威胁。

那么康熙帝为何对皇子教育如此上心,并且给予权力不小呢?

首先从传统来说,清朝可谓是家族式开国,在开国的草创时期,皇子参政是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像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,就是由其子侄掌控,其16子中也涌现出不少能征善战之人,诸如礼亲王代善、摄政王多尔衮、豫亲王多铎等等。到了清太宗皇太极,子嗣虽然不像父亲努尔哈赤子嗣那般优秀,也是协助他稳固皇权的重要一环,像长子豪格领正蓝旗,加上皇太极领有两黄旗,三旗加起来对于其他五旗是占据了优势。

到了顺治帝,虽然在位18年,但是24岁时便是病逝,皇子们太年幼,所以才没有参政情况。

但是到了康熙帝,不同于父亲顺治帝英年早逝,他在位时间长,又有很多子嗣,自然又延续了之前传统,那便是通过皇子来稳固皇权,以皇子参政来集中皇权,毕竟用自己儿子肯定比用其他人更放心。

至于康熙帝为何对皇子们宽容,甚至可以说是百般纵容呢?

其一在于性格原因,康熙帝是以宽仁治国,可是“仁”皇帝,对于自己的儿子,那肯定更是宽容。

其二应该是在于康熙帝的童年遗憾,康熙帝8岁时,父亲顺治帝驾崩,10岁时,生母孝康皇太后病逝,从小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父爱和母爱,这可以说是康熙帝一生的遗憾。

对此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七年,在一废太子的告天祭文中写道:“臣自幼而孤,未得亲承父母之训,惟此心此念,对越上帝,不敢少懈”。

而且还有关键一点原因,康熙帝其实从小不只是没有享受多少父爱,甚至可以说是有着不小心理阴影的。顺治帝其实对于康熙帝等子嗣并没有多少感情,他唯一有感情的是与董鄂妃所生的第四子荣亲王,这个孩子出生以后,顺治帝直接称之为是朕之第一子,是大赦天下,直接将第三子康熙帝还有之前子嗣都给无视了。这个孩子出生仅仅几个月便夭折,顺治帝破格追封其为荣亲王,如果没有夭折,肯定以他来继承皇位,这对于康熙帝来说,肯定不是一段愉快的童年回忆。

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童年回忆,所以康熙帝对于诸子的教育是格外上心,是尽量一视同仁,不像他父亲顺治帝那般偏心到无视其他儿子,因此皇子成年以后,也是百般宽容纵容,不忍心下重手,所以才使得他们开始夺嫡。

可以说康熙帝对于皇子的父爱,是历代少有的,在这方面,他更像是一位不舍得教训儿子的慈父,而非一位威严的皇帝,是先亲情后政治,但也造成了更大弊端,那便是康熙帝晚年无可奈何的九子夺嫡。

二、乾隆帝对皇子苛刻乃至残酷,是因有着血淋淋的前车之鉴,更是出于维护皇权的打算

乾隆帝同祖父康熙帝一般,也是子嗣众多,康熙帝有35子,齿序24子,乾隆帝子嗣相对来说虽少一些,但也有17子。

不同于祖父的宽容待子,乾隆帝对于儿子可谓是苛刻至极,甚至可以说是残酷。

以大的方面来说,乾隆十三年,乾隆帝的发妻孝贤纯皇后病逝,在葬礼上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不懂礼数还表现得不够哀痛,是被乾隆帝大声训斥了一顿,竟然因此直接取消了他们的继统资格,还言辞激烈的说道:“若不自量,各怀异意,日后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,与其令伊等弟兄相杀,不如朕为父者杀之。伊等若敢于朕前微露端倪,朕必照今日之旨,显揭其不孝之罪,即行正法”。

乾隆帝如此这般,直接后果便是两年以后,大阿哥忧惧之下病死,可以说是被活活吓死。

再以小的方面来说,乾隆帝对于皇子约束极多。像康熙年间,地方官员结交皇子,没事送送礼,培养一下感情,是正常情况,但是在乾隆年间,是绝对不允许,是不允许皇子与地方官员结交,一点都不能越线。

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,乾隆帝都要斤斤计较。诸如擅自离开书房和自取别号等小事情,乾隆帝一经发现,绝不会放过,更是毫不留情地训斥。而且还经常将一些训诫皇子的谕旨,贴在尚书房,让读书的皇子还有师傅们是反复观看,可以说除却早逝皇子,大部分皇子都或多或少被乾隆帝批评过。

至于皇子权力来说,乾隆年间的皇子,并没有多少权力,可以说并无实权,最多是一些事务性派遣罢了。

乾隆帝以祖父康熙帝为学习榜样,为何对于皇子方面,却是反差如此之大,是苛刻至极呢?

其实关键原因在于康熙年间出现的九子夺嫡,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,所以乾隆帝对于皇子的限制严格,不会给予实权。

当然限制皇子权力,是在雍正年间就开始的,有鉴于九子夺嫡,雍正帝对于皇子权力是大加限制,虽然皇子也参与国政,但是次数和参与程度,比之康熙年间是大为减少,到了乾隆年间,皇子则是彻底没有了实权。

而且雍正、乾隆两朝,随着皇权越发集中,诸如雍正帝建立军机处等行为,使得皇权逐渐达到巅峰,这时期的皇权,已经不需要通过皇子参与国政来集中皇权。

更何况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,意味着皇子参政不一定就是会稳固皇权,如果过度参政反而会起到反作用,甚至影响皇权集中,所以皇子参政自然成为过去式,皇子也慢慢的成为吉祥物。

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便是乾隆帝的性格原因,乾隆帝虽然看父亲雍正帝不顺眼,不认可其治国理念,更认可祖父康熙帝,并且自诩为盛世明君,但他骨子里其实也同父亲雍正帝一般是寡恩之人。

像乾隆帝在位的前13年,还可以如同祖父康熙帝那般宽仁治国,但是乾隆十三年,历经发妻孝贤纯皇后病逝等打击,乾隆帝性格中刻薄一面开始展现出来,对下也不再是宽仁为主,反而多是暴虐残酷。

而且就实际来说,乾隆帝是介于祖父康熙帝宽仁治国和父亲雍正帝苛刻治国的中间,没有将宽仁进行到底也罢,毕竟很多时候需要从严治国,但他同样也不是如同父亲雍正帝那般苛刻治国,虽对臣下开始苛刻,甚至可说是暴虐,但整体上并没有像雍正帝那般对于整个官僚集团苛刻严厉,更多如同随心所欲一般,结果便是庞大的官僚机构腐败成风等等,在所谓盛世之下埋下了诸多隐患,并且于在位末期爆发,看似清朝在嘉道时期中衰,实则在乾隆后期就已经中衰,所以所谓的盛世明君,也只不过是乾隆帝的自诩罢了。

最后总结来说,古代帝制家天下的模式,其实最大弊端在于家天下的传递,是将天下兴衰可说是寄托于皇帝一人身上,遇到秦皇汉武式的雄才大略人物,王朝自然突飞猛进,反之,若是遇到秦二世这种昏庸无能之辈,王朝会迅速中衰乃至灭亡。

而在这种畸形情况下,为了皇权传递,为了稳固皇权,帝王家哪里有亲情可言,像皇子身为皇帝子嗣,有时候也不过维护皇权的棋子罢了,需要时,皇子便有权力,不需要时,皇子就是没有权力的笼中鸟,就是一个吉祥物罢了,说来也是让人唏嘘不已。

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,顺便关注天天,关注天天不易走偏,人均寿百,年入千万

关键词: 努尔哈赤 九子夺嫡 绝不会放过 孝贤纯皇后

参与评论